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有哪些常见的更换周期?-杭州鑫凯
2025-07-15 点击量:
多介质过滤器滤料的更换周期受滤料种类、进水水质、运行工况、反洗效果等因素影响,不同滤料的磨损速度和污染程度差异较大,常见更换周期如下:
-
作用:截留水中悬浮物、胶体等大颗粒杂质,作为下层支撑滤料或主要过滤层。
-
更换周期:
-
进水浊度较低(如自来水、预处理后水质,浊度<5NTU):2-3 年。
-
进水浊度较高(如地表水、工业废水,浊度 5-20NTU):1.5-2 年。
-
若进水含油污、有机物或硬度较高(易结垢):1-1.5 年(需提前检查,避免滤料板结)。
-
磨损特性:石英砂硬度较高(莫氏硬度 7),但长期反洗会导致粒径变小(磨损率约每年 5%-8%),当有效粒径损失超过 30% 时,需强制更换。
-
作用:作为上层滤料,利用多孔结构截留细小杂质,截污能力比石英砂强。
-
更换周期:
-
正常进水(浊度<10NTU,无油污):2-3 年。
-
进水含微量有机物或胶体(如市政中水):1.5-2 年。
-
若反洗不彻底导致板结(表现为局部发黑、压差骤升):需提前更换(可能缩短至 1 年以内)。
-
磨损特性:硬度低于石英砂(莫氏硬度 3-4),易磨损破碎,当滤料中粉末含量超过 10% 时,需更换。
-
作用:通过吸附、氧化反应去除水中铁、锰离子,表面易形成铁锰氧化物垢层。
-
更换周期:
-
铁锰含量较低(总铁<1mg/L,锰<0.5mg/L):3-5 年。
-
铁锰含量较高(总铁 2-5mg/L,锰 1-2mg/L):2-3 年。
-
失效判断:除铁锰效率下降(出水铁>0.3mg/L、锰>0.1mg/L),且反洗无法恢复,需更换(部分可通过酸洗再生延长寿命,但多次再生后需更换)。
-
作用:吸附有机物、余氯、异味等,常用于深度处理。
-
更换周期:
-
进水有机物浓度低(COD<5mg/L,余氯<1mg/L):1-2 年(椰壳炭寿命略长于煤质炭)。
-
进水有机物或余氯较高(COD 5-20mg/L,余氯 1-3mg/L):6-12 个月。
-
失效判断:吸附饱和(出水异味、余氯超标),且再生(热再生或化学再生)后效果仍不达标的,需更换。
-
反洗效果:
-
反洗不彻底(强度不足、时间过短)会导致滤料板结、杂质残留,加速滤料失效,可能使更换周期缩短 30%-50%。
-
反洗过度(强度太大)会加剧滤料磨损、流失,同样缩短寿命(如石英砂年损耗率超过 10% 时需提前补加或更换)。
-
进水水质突变:
-
若进水突然混入大量泥沙、油污、化学药剂(如混凝剂过量),可能导致滤料一次性污染严重(如板结、中毒),需立即检查并更换。
-
运行负荷:
-
长期超负荷运行(流速超过设计值 1.5 倍)会使滤料截污速度加快、磨损加剧,更换周期需缩短(如从 3 年减至 2 年)。
滤料是否需要更换,不能仅看时间,需结合以下指标判断:
-
外观:滤料明显变色(如石英砂发黑、无烟煤结块)、粒径不均匀(细粉过多)。
-
性能:过滤后出水浊度、污染物浓度持续超标,且反洗、药剂清洗(如酸洗)无法恢复。
-
损耗量:滤料层高度因磨损、流失下降超过 10%(需先补加,补加 2-3 次后仍不达标则整体更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