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滤料种类和进水水质,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频率?-杭州鑫凯
2025-07-15 点击量:
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频率除了受滤料种类(如活性炭吸附饱和快、反洗频繁;石英砂截留大颗粒,反洗周期较长)和进水水质(浊度高、杂质多则反洗勤)影响外,还与以下关键因素密切相关:
-
过滤流速
-
设计流速通常为 8-12m/h,若实际运行流速超过设计值(如因供水需求提高至 15m/h 以上),滤料层截污速度会加快,杂质在滤层中沉积的速度提升,反洗频率需增加(例如从每天 1 次增至每天 2 次)。
-
流速过低(<5m/h)虽截污慢,但可能导致滤料层压实,反洗时需更高强度,反而可能因杂质沉积时间过长而增加反洗次数。
-
运行时间与周期制水量
-
部分系统以运行时间(如 24 小时 / 次)或周期制水量(如每过滤 1000 吨水反洗 1 次)作为反洗触发条件。当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(如每天运行 20 小时 vs 12 小时),相同时间内截污量翻倍,反洗频率需同步提高。
-
反洗强度与时间
-
反洗不彻底(如强度不足、时间过短)会导致滤料中残留杂质累积,后续过滤时滤层阻力上升更快,反洗间隔被迫缩短(例如原本 3 天 1 次,可能缩短至 2 天 1 次)。
-
反之,若反洗效果好(杂质清除彻底),滤料截污能力恢复充分,反洗频率可降低。
-
反洗方式
-
单纯水反洗的效果通常弱于 “气水联合反洗”,采用水反洗时,滤料中细小杂质易残留,反洗频率需更高(如气水反洗每 48 小时 1 次,水反洗可能需 24 小时 1 次)。
-
若反洗过程中添加辅助清洗(如加药反洗,针对油污或有机物污染),可减少杂质附着,延长反洗周期。
-
多介质过滤器通常前置混凝、沉淀或格栅等预处理设备。若预处理失效(如混凝剂投加量不足导致胶体未去除、沉淀池排泥不及时),大量杂质会直接进入过滤器,导致滤料快速堵塞,反洗频率显著增加(例如从每周 2 次增至每天 1 次)。
-
反之,预处理效果好(进水浊度稳定在 5NTU 以下),过滤器负荷低,反洗周期可延长。
-
滤料磨损与损耗
-
长期运行后,滤料因反洗磨损导致粒径变小(如石英砂有效粒径从 0.8mm 降至 0.5mm 以下),滤层孔隙率降低,截污空间缩小,杂质易堵塞,反洗频率会逐渐提高。
-
滤料流失(如反洗时跑料)导致滤层厚度不足,过滤效果下降,需更频繁反洗以维持出水质量。
-
滤料板结或污染
-
滤料因反洗不当、进水含油污或高硬度水质(结垢)导致板结,会使局部滤层阻力骤升,即使整体截污量未达上限,也需增加反洗次数(甚至强制反洗)以缓解堵塞。
-
活性炭等滤料若吸附有机物后未及时反洗,可能滋生微生物,形成生物膜堵塞孔隙,同样需要提高反洗频率(甚至结合气洗或消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