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自动砂滤器常见故障有哪些及解决办法?-杭州鑫凯水处理设备
2025-09-13 点击量:
全自动砂滤器虽具备自动化、稳定性强的特点,但长期运行中仍可能因工况波动、部件老化或操作不当出现故障。以下按 “故障类型 - 常见原因 - 解决办法” 的逻辑分类梳理,覆盖反冲洗、过滤效果、系统控制等核心场景,帮助快速定位并处理问题。
反冲洗是全自动砂滤器的核心功能,故障会导致滤层堵塞、过滤效率下降,常见问题包括反冲洗不启动、冲洗不彻底、滤料流失三类。
-
常见原因:
-
触发条件未满足(如进出口压差未达阈值、时间继电器未到预设值,且浊度传感器未报警);
-
传感器故障(压差传感器堵塞 / 损坏、浊度传感器污染,无法传递真实信号);
-
PLC 控制系统故障(程序紊乱、继电器损坏,无法接收传感器信号);
-
阀门卡阻(反冲洗进水阀 / 排污阀阀芯卡死,即使 PLC 指令也无法动作)。
-
解决办法:
-
先检查运行参数:查看进出口压差(用压力表复核,若实际压差已超阈值但传感器未显示,需清洁传感器)、过滤时间(确认时间继电器是否复位);
-
测试传感器:拆下压差传感器,用压缩空气吹净取压口杂质;浊度传感器需拆洗探头(用软布蘸清水擦拭,避免刮伤),校准零点;
-
排查控制系统:重启 PLC 电源,检查程序是否报错(如 “阀门超时”“传感器离线”),若程序紊乱需重新导入预设参数;更换损坏的继电器;
-
检查阀门:手动切换阀门(如关闭电源后,用扳手转动反冲阀阀芯),若卡阻,拆开阀门清理阀芯杂质(如泥沙、水垢),或更换阀门密封圈。
-
常见原因:
-
反冲洗参数不足(水流速过低、气冲压力不够、各阶段时间过短);
-
布水 / 布气装置堵塞(滤层下方的水帽、多孔管被杂质堵塞,反冲水流 / 气流分布不均,局部滤层未冲洗到);
-
滤料板结(长期未反冲或原水浊度过高,滤料颗粒黏连形成硬块,反冲无法松动);
-
反冲水源污染(反冲用水为原水而非清水,冲洗时反而向滤层带入杂质)。
-
解决办法:
-
调整反冲参数:按滤料粒径(石英砂通常 0.8-1.2mm)重新设定:水冲流速 15-20m/h、气冲压力 0.05-0.1MPa、水冲时间延长至 4-6 分钟(需在 PLC 中修改参数);
-
清理布水 / 布气装置:停机后打开过滤器人孔,拆下水帽 / 多孔管,用清水冲洗堵塞孔眼(若有顽固杂质,用软毛刷清理,避免损坏孔壁);
-
处理滤料板结:少量板结可延长气冲 + 水冲时间(气冲 5 分钟、水冲 8 分钟);板结严重时需排出滤料,筛选去除硬块后重新装填(装填前需清洗滤料);
-
检查反冲水源:确认反冲管路是否接错(需连接过滤后清水箱),若反冲泵抽原水,需重新对接管路。
-
常见原因:
-
反冲水流速过高(超过 20m/h,滤层膨胀率超 50%,滤料颗粒被水流带出);
-
布水装置损坏(水帽破裂、多孔管焊缝漏水,滤料从破损处进入排污管);
-
滤料粒径不匹配(装填时混入细砂,反冲时细砂随水流流失);
-
排污阀开启过早(排水阶段未降至滤层顶部以下就开反冲阀,滤料被直接冲刷)。
-
解决办法:
-
降低反冲流速:在 PLC 中下调反冲洗进水阀开度(或更换小口径反冲泵),确保流速控制在 15-18m/h,观察排污口是否仍有砂粒;
-
更换布水装置:停机后检查水帽 / 多孔管,替换破裂部件(建议备用同型号水帽,避免停机时间过长);
-
筛选滤料:排出罐内滤料,用标准筛(如 1.2mm 孔径)筛选,去除细砂后重新装填,装填高度需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为罐体高度的 1/2-2/3);
-
调整排水时间:延长 “排水泄压” 阶段时间(从 1-2 分钟增至 3 分钟),确保罐内水位降至滤层顶部以下后,再启动反冲程序。
过滤效果故障的核心表现是出水浊度升高、进出口压差异常低,需从滤料、预处理、设备密封性三方面排查。
-
常见原因:
-
滤料失效(滤料使用超期,孔隙被杂质堵塞,无法截留悬浮物;或滤料粒径过大,截留精度不足);
-
预处理缺失(原水浊度过高,如>100NTU,远超砂滤器处理能力,滤层快速堵塞后 “穿透”);
-
罐体密封不严(进水口与出水口短路,部分原水未经过滤直接进入出水端);
-
反冲洗不彻底(残留杂质导致滤层 “二次污染”,过滤时杂质随水流带出)。
-
解决办法:
-
更换滤料:石英砂滤料通常使用寿命 3-5 年,若使用超期或粒径不匹配(如设计 0.8-1.2mm,实际用 2-3mm),需全部更换,装填后需先正洗至出水清澈;
-
增加预处理:原水浊度高时,前置絮凝池、沉淀池或袋式过滤器,将进水浊度控制在 50NTU 以下;
-
检查密封性:停机后向罐内注水,观察出水口是否漏水(若漏水,检查罐体法兰密封垫是否老化,更换耐老化垫片如丁腈橡胶垫);
-
强化反冲洗:参考 “反冲洗不彻底” 的解决办法,延长冲洗时间或提高气冲压力,确保滤层清洁。
-
常见原因:
-
滤料流失严重(滤层高度不足,水流阻力减小,压差降低,同时截留能力下降);
-
布水装置堵塞(水帽 / 多孔管堵塞,水流无法均匀穿过滤层,局部短路,整体压差降低);
-
滤料板结(板结区域形成 “通道”,水流绕开正常滤层从通道流过,阻力小、压差低,但出水浊度高)。
-
解决办法:
-
补充滤料:打开人孔检查滤层高度,若低于设计值,补充同型号石英砂至标准高度;
-
清理布水装置:拆下水帽 / 多孔管,彻底冲洗堵塞孔眼(若堵塞物为水垢,可用 5% 柠檬酸溶液浸泡 1 小时后冲洗);
-
破碎板结滤料:用竹竿轻轻捣碎罐内板结硬块,再启动气水联合反冲,若无法破碎则更换滤料。
全自动砂滤器依赖 PLC 和电动 / 气动阀门实现自动运行,这类故障会导致系统 “失控”,需重点排查电路和部件。
-
常见原因:
-
电源故障(配电箱跳闸、电源线松动、变压器损坏);
-
PLC 主机故障(主板烧毁、程序丢失,多因电压波动或进水受潮);
-
人机界面(HMI)损坏(触摸屏故障,无法显示但 PLC 仍运行)。
-
解决办法:
-
检查电源:先查看配电箱总开关是否跳闸,复位后测试电压(需为 220V/380V 额定值);检查 PLC 电源线接头,重新插拔并紧固;
-
排查 PLC 主机:若电源正常仍无响应,拆下 PLC,检查主板是否有烧痕或进水痕迹,若损坏需更换同型号 PLC,并重新导入备份程序;
-
测试 HMI:若 PLC 运行正常(指示灯亮)但屏幕黑屏,检查 HMI 连接线,或更换 HMI 触摸屏。
-
常见原因:
-
电动阀门:电机烧毁(过载导致)、减速齿轮卡死、电源线接触不良;
-
气动阀门:气源压力不足(压缩空气管路堵塞)、气缸漏气、电磁阀损坏;
-
阀门限位开关故障(无法反馈 “开 / 关” 信号,PLC 误判阀门已动作)。
-
解决办法:
-
电动阀门:用万用表检测电机绕组(正常应导通,若断路则烧毁,需更换电机);拆开减速箱,清理齿轮杂质并加注润滑油;检查电源线接头,确保接触良好;
-
气动阀门:检查压缩空气管路压力(需≥0.5MPa),清理管路过滤器杂质;用肥皂水涂抹气缸密封圈,若冒泡则更换密封圈;测试电磁阀(通电后听 “咔嗒” 声,无声音则更换电磁阀);
-
限位开关:手动转动阀门至 “开 / 关” 位置,用万用表检测限位开关通断(正常应切换通断状态),若故障则更换限位开关。
-
定期检查参数:每日记录进出口压差、出水浊度、反冲洗频率,若压差骤升 / 骤降、浊度超标,及时排查;
-
清洁传感器:每 1-2 周清洗压差传感器取压口、浊度传感器探头,避免杂质干扰信号;
-
润滑阀门部件:每月为电动阀门电机轴承、气动阀门气缸加注润滑油(电动阀用 32# 机械油,气动阀用气动专用油);
-
检查滤料状态:每 3 个月打开人孔,观察滤料是否板结、流失,必要时补充或筛选滤料;
-
备份 PLC 程序:定期(每季度)备份 PLC 控制程序,避免程序丢失导致系统瘫痪。
通过以上分类排查,可覆盖全自动砂滤器 90% 以上的常见故障。实际处理时,需先通过 “看(指示灯、排污口状态)、听(阀门动作声音、电机声音)、测(参数、电压)” 初步定位原因,再针对性操作,避免盲目拆解部件导致二次损坏。